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災難治理與社會工作
Disaster Governance and Social Work 
開課學期
105-2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社會工作學系  
授課教師
林萬億 
課號
SW5028 
課程識別碼
330 U091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四A,B,C(18:25~21:05) 
上課地點
社203 
備註
上課時間為每週四晚上18:10-21:00。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30人
外系人數限制:3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52SW5028_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這是一門社會工作的選修課,目的在於讓社會工作學生瞭解災難的性質、災難發生的過程,以及如何參與救災與重建的工作。依世界銀行2005年出版的報告《天然災害熱點:全球風險分析》(Natural Disaster Hotspots: A Global Risk Analysis)中指出,臺灣可能是世界上最易受到天然災害衝擊的地方,因為臺灣約有73%的人口居住在有三種以上災害可能衝擊的地區。如何預防災難與救援災難是社會工作者不可輕忽的課題。在災難救援過程中,社會工作者常是不可或缺的一員,而且是參與期間最長的一組人馬,從災難救援到復原、重建,往往經歷數月到數年。有鑑於災難的頻仍與社會工作者在救災中的重要性,2007年起美國社會工作教育委員會(Council of Social Work Education, CSWE)已提出「災難治理與社會工作」(Disaster Management and Social Work)的新課程供各社會工作學院參考。據此,災難治理已被視為是社會福利的一環。災難治理是一種跨專業的團隊合作經驗,社會工作者必須學習與工程、醫療、消防、民政、教育、農業、勞動、軍隊等專業合作;且必須與政府、民間、中央與地方部門一起工作。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Natural Disaster Hotspots: A Global Risk Analysis (Word Bank, 2005), Taiwan is the country most vulnerable to natural hazards, with 73.1 percent of its population inhabiting areas exposed to three or more hazards. Natural and technological hazards will continue to place people at risk to distress and losses in the 21st century. This is attributable to the pressure of a growing population, climate change, global warming, and long-term atmospheric cycles, which can be detrimental to the individual, family, community, and ecology.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struck by disaster suffer from sorrow and distress caused by injury, disease, death, poverty, or separation, which exposes the vulnerability of disadvantaged groups. Rogge (2003) pointed out that hazardous and traumatic events are definitely social welfare issues. Miller (2003) concurred, noting that a disaster—whether natural or human-induced—never fails to bring social workers to the site. Disasters not only cause human casualties, agricultural losses, collapse of houses, and disruption to transportation; they also give rise to a range of issue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such as arrangement of emergency shelter, restoration of community life, and treatment for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Only when disaster response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outcomes and process, people and environment, can it minimize the loss and damage wrought by the disaster.The purposes of this course are to help students to realize the nature of disasters, disaster management, and some crucial issues about disaster governance, such as community resilience, vulneralblity, cross culture, critical incident debriefing,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sponse mechanism. 

課程目標
目的在於讓社會工作學生瞭解災難的性質、災難發生的過程,以及如何參與救災與重建的工作。

 
課程要求
學期將依學校行事曆考期末考乙次,另要求學生分組進行災難治理議題相關的學期報告一篇。報告的寫作由學生就災難治理相關議題擇一進行訪問、觀察、閱讀、調查、訪談,如災難中的不同人口群(兒童、少年、老人、身心障礙者、婦女、原住民、新移民、外籍人士)等,或就災難治理過程中的重要議題,如災難預防、緊急救援、短期安置、長期安置、災後重建、社區復原、災難媒體公關、壓力紓解、多元文化、國際救援等。報告進行方式是找志同道合的三人以內(含三人)組成一小組,分工進行。報告繳交時間是期末考試最後一天前。學期成績評量是考試與報告各占一半。研究生的學期報告限由個人完成。

課程進行以教師講演為主,討論為輔。教師會隨時鼓勵同學發表看法,並激發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學生被要求事先閱讀指定參考書目之章節教材,以及補充教材。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林萬億編 (2011)。災難治理與社會工作實務手冊。臺北:巨流出版。
The World Bank (2010). Safer Homes, Stronger Communities: a handbook for reconstructing after natural disasters. GFDRR. (中譯:安全的家堅強的社區:天然災害後的重建手冊,謝志誠、林萬億、傅從喜等譯,臺大出版社)
 
參考書目
如課程進度所附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No.
項目
百分比
說明
1. 
學期報告 
50% 
報告的寫作由學生就災難治理相關議題擇一進行訪問、觀察、閱讀、調查、訪談,如災難中的不同人口群(兒童、少年、老人、身心障礙者、婦女、原住民、新移民、外籍人士)等,或就災難治理過程中的重要議題,如災難預防、緊急救援、短期安置、長期安置、災後重建、社區復原、災難媒體公關、壓力紓解、多元文化、國際救援等。 三人以內(含三人)組成一小組,分工進行。研究生的學期報告限由個人完成。報告繳交時間是期末考試最後一天前。 
2. 
期末考 
50%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3  課程概論 
第2週
3/02  災難的性質 
第3週
3/09  災難救援體系與災難管理 
第4週
3/16  從減災到整備 
第5週
3/23  災難應變 
第6週
3/30  復原與重建 
第7週
4/06  家庭與社區復原力 
第8週
4/13  創傷後壓力疾患 
第9週
4/20  資源募集與慰助 
第10週
4/27  人力資源動員與管理
民間組織與災難管理 
第11週
5/04  災難中的弱勢群體保護 
第12週
5/11  學童災難因應與復原 
第13週
5/18  多元文化與災難治理
災難事件與媒體公關 
第14週
5/25  救災人員的壓力紓解
國際災難救援 
第15週
6/01  分組學期報告 
第16週
6/08  分組學期報告 
第17週
6/15  分組學期報告 
第18週
6/22  期末考